作品名作者名

鉴壶记(九)

时间:2017/10/11 18:09:56

1.jpg


壶友:您好。

壶友:您看看这个。


壶中道人:你好你好。

壶中道人:这个壶什么时候买的,大约花多少钱?


壶友:就前两天。

壶友:一千四。


壶中道人:容量有260cc么?


壶友:160cc。

壶友:我拉的近。



未标题-2.jpg


壶中道人:这个图片没有参照物看不出来,我们讲一般的小品在200cc左右,160cc就偏小了。这个壶我感觉是降坡泥的料子,手机像素不好不敢确定。


壶友:一个人喝茶。


壶中道人:从图片上看,壶器型很好,工也不错,但是料子因为照片拍的比较受像素、光线的影响,一下子评估就有点困难了。


壶友:确实像降坡泥,但是卖家说是五彩段泥。


壶中道人:这个紫砂壶按什么料子买的?商家告诉你什么料子?他懂么?因为这把壶在关键料子上,器型很一般,小品类喝功夫茶用蛮好的。


78052103865623583.jpg


壶友:是的。

壶友:有色差。


壶中道人:五彩泥这个说法就不科学,这就说明商家是外行也不专业。因为这个料子是调的,调有调的规律,在紫泥大类中调,在红泥大类中调 ,在段泥类中调。段泥又有两个分类,一个本山绿,一个段泥黄,两个泥料都在主调上调,不能臆造。还有一种是降坡泥,在黄龙山修路的过程中发现的,这个泥料非常酥松,有手感,喝茶的时候感觉和茶很契合。

壶中道人:很多人钟爱这种料子,颜色非常柔和,在紫泥和红泥中找到中间种料子,既符合人们审美,又有降坡泥本身特色,后期有的按照降坡泥的成分比例像它靠拢,降坡泥原料不多,修完路后料子存了不多,都是用原矿料进行调制,但是五彩泥这个料子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壶中道人:另外这个壶为什么料子要确认呢 ,因为料子是卖点,壶本身没有什么卖点。这个是半手工小品壶 ,这个壶一千多块钱,要看当时的行情,我个人认为价格偏高了,因为不知道作者是谁,就从料子、工、成本、器型几方面来看。刚才我又细看了一下,这个壶作者下了很多工夫,包括这个圆珠钮做的很到位,这个盖饱满度够,这个价钱买的也可控,包括这个作为喝茶的利器来讲,工做的还可以,即便是半手工的,但是在修的过程中,修的也很细。  

壶中道人:另外从这个壶砂质感看,我认为本身油性够用。你发三个照片三个颜色,所以本身这个壶泥料用手机看有难度,不过泥质等级可以,应该是优质料子,油性大,可塑性不会太差。如果养的干净,泡茶三、五次就会有变化,一个月后就会有初期的效果,三个月后变化大一些 ,这个壶如果使用一年坯壳包浆就出来了。


壶友:是的,卖点是泥料,应该是调配的。

壶友:桃花泥


256227022683455098.jpg


壶中道人:这个壶好在三点,一是器形周正,大口大盖比较饱满,最好看是流,虽然拙器但是不笨,我们讲紫砂古拙是紫砂的基本要素,如果这个紫砂做的比较华丽就没有味道了,整个壶型来讲线条匀称协调。


574394448059925441.jpg


壶友:这个接近于本色。


壶中道人:二是泥料,这个桃花泥也没有这个说法,我和你讲讲料子,泥料分三大类:红泥、紫泥、段泥 这三大类,基本所有的泥料都是这三大类中出现的。比如大红袍就是朱泥的一种,前几天我有个录制的朱泥视频中说过,大红袍紫中带红、红中带紫,人们用一种抽象文学的色彩形容大红袍把它神秘化了,这个桃花泥说法我个人觉的不是很贴切。

壶中道人:实际上这个泥料中就带有黄和红的因素,我感觉近似于降坡泥,但是没有降坡泥酥松的味道。


壶友:您的评价很恰当,至于价格,因为就是一玩,而且转了几手,所以会高一些。


壶中道人:第三点说这把壶颗粒不好,我们小壶有颗粒感比较漂亮,我们说大壶泥细一点,大壶有骨架泥要细一点,我们讲哥窑小器要大开,大器要小开,就是这个道理,是相通的。 小器大粒厚重稳重。


壶友:壶表面有褶皱。


壶中道人:这个价格不离谱无所谓,严格说我这里比较专业的,因为我们做的大一点,拿货也有量,所以在价格上有话语权。实际这个价格可以符合规律。货卖识货人,识人才能识货,你不钟爱这把壶就是800你也不会要。

壶中道人:至于商家什么渠道来的,在流通环节有点利润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要吃饭人家也要谋生,另外这个壶有褶皱是对的,这把壶收缩比也可以,讲朱泥收缩比是15%-28%。其实一般泥料也是有收缩比的,大约在10%左右,特别在身桶的上下接口处,只是根据泥料不同表现方式不一样。做壶的人不一定研究这个,但是我们必须研究这件事,我们库存这么大,如果不研究,风险就大了。

壶中道人:我不知道你们地区喜欢喝什么茶,这种料子喝什么茶都可以,比如红茶也很好,在北方喝普洱也可以的,虽然160小一点,但是大口好清壶,喝乌龙茶是最漂亮的。

壶中道人:为什么说喝乌龙茶最漂亮呢?因为这个料子酥松有度,挥发的好在吸香夺香方面是有优势的。

壶中道人:好了,由于今天的像素不太好我没太看清楚,说了这么多,对了你就听听,不对就是我个人水平有限。还是那句话,谢谢你对我的认可,谢谢你对汲古斋的认可。


壶友:我认为你评论的比较中肯,卖家也是这么说的,向您说的,桃花泥就是他们取的一名字,据卖家说他是段泥系的,他的主要卖点还是这个泥料。您说了这个壶型和工我个人也比较认可,我注意到这把壶里面的一个细节,我不知道专业术语怎么讲。就是壶盖里面的那个盖印,还有这个壶底,因为壶现在没有在我身边,我不能给你拍照,我仔细看了一下,作者的心思就是故作这方面设计的,盖印和现在做的不一样更残一点,壶底和现在的制作工艺也有所不同。

壶友:他可能就是往古拙那边发展的,还有就是独孔,也配了一个滤网,我手上也有几把早期一厂的壶,都是独孔的,都配了滤网,后来我这有个壶友和我说,这个梅花孔、球孔都是近代才出现的。

壶友:我们就有过探讨为什么古人用独孔喝茶,根据这个思路我就把那个不锈钢滤网去掉了, 我就训练自己的手法,泡茶时尽量不要让茶去堵那个孔,出茶的时候缓一点,注水的时候尽量要往孔那边注,手法有的时候控制的比较好的。

壶友:因为我这个人性子也比较急,茶壶一提起来,就马上到了90度,所以石瓢是最适合我的,现在用了这个壶就需要我的手势,实际上加个不锈钢滤网是好用的,我就想古人为什么就这样设计肯定有道理,所以我就顺着古人的独孔,训练自己的手势,我觉得加个不锈钢滤网就失去了这个感觉。

壶友:谢谢你的精彩解读,我觉得以你的专业角度看这把壶解读的很好,因为壶照片的分辨率色彩方面的原因关系,我觉得你说的是很到位的,谢谢你的精彩解读。


壶中道人:不谢不谢,这里面有这几方面原因,他说是段泥类的桃花泥 ,段泥本身就有两个分类,一个本山绿, 一个段泥黄。 在这个基础上做文学描述,是个人追求的问题,料子本身就是个工程,料子在紫砂这个行是起点,紫砂是个先有料子才有工艺 ,料子现在我们把它淡化了,我们讲时大彬在紫砂壶上最大贡献是把紫砂壶料子的肌理调配的非常好。

壶中道人:我们现在很多人在料子上做文章,比如绞泥, 料子才是壶中重中之重,现在很多人把工艺做的很足,料子我们忽略了。这是我们生长方式改变,科学进步了,练料提泥的技术成熟了,想要什么泥料都能达到作者的心愿。还有就是壶孔问题,紫砂壶最早是直孔,独孔都是清明两代时期用的,和当时的饮茶习惯有关系,到了民国有网孔,网孔一般是7-12孔为主,但是大多体现在大品壶身上,小品依然是独孔。只有70年代末,我们为了出口日本,才有了球形孔,因为日本人比较精细,讲卫生,怕茶叶顺着孔流出来,故此从那以后,日本、台湾、东南亚等地区都喜欢球形孔紫砂壶。


壶友:我和您说说这把壶来的渠道,就是在公众平台微信群里,群主推荐卖点就是泥料、造型周正、做工古朴,对于我来说我就是玩一下,没想过这个东西,好用实用就可以,就是纯属一玩。

壶友:因为实话来说我手上的壶也有几十个,泡茶来讲我也不需要买壶了,如果有看点我可能再收一个。


壶中道人:紫砂壶实用过程比较关键,因为你说了,你性格比较急,泡茶习惯90度,壶无论什么孔90度都不科学的,我们讲物理性,瞬间把水提到大的斜面,茶通过水的沉泡后肯定会堵在孔处,所以紫砂壶出茶一定是45度或 60度出水才畅通,水瞬间达到90度平面,壶比重比较沉,至于孔是什么时期的风格我们不要过分追求它。

壶中道人:现在做壶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随意性比较大,现在讲究私人订制,比如,如果你和一个国大师订球形壶8孔壶9孔壶或者独孔都会给做的,主要是我们消费的习惯和使用的方法注意一下就可以了。

壶中道人:这样,我给你个建议,就是多看多学少动手,泡茶的实用器已经够了不缺,天下壶型是买不尽。都说紫砂壶有曼生18式,根据现在作品的变型创造,可能会出更多壶型,我们不要过分追求器型,我们现在主要学习紫砂的文化。紫砂壶要少而精,取工艺精神和工匠精神,这两个精神不要忘了。


壶友:是的,我为什么对这个独孔壶要琢磨一下,体会了一下古人怎么用这个泡茶,还有目前这个壶我用它泡绿茶,因为乌龙茶我有好几个朱泥壶了。

 

壶中道人:另外你要看作品的稀缺性和作品的严谨度,如果再有可能看看作者的德行口碑,商品壶礼品壶你是买不净的,就是我也做不到买净。所以我们在选壶上慎之又慎,料子也不会唯一的卖点,料子都是调砂的,调砂根据作者的经验丰富,个人建议尽量不要围绕料子买壶,有些壶商讲良心的,有些壶商不讲良心,讲良心还好就赚点钱生活所需,不讲良心就会恶意炒作。

壶中道人:我给你建议就少而精,多看多学多沟通。我水平也不一定高,咱们做个好朋友好哥们相互聊天,聊对了你就多个参谋,聊错了你再通过其他渠道再学习学习。

 

壶友:您应该也知道,我从书本上了解一些知识,北方比较喜欢中大品,南方就比较喜欢小品壶多一点,现在就发展到有一些100cc基本都是200cc以下,南方壶越做越小,不像以前大品比较多。

壶友:我就是顺着这个思路琢磨一下,为什么壶越做越小,我觉得小壶更适合品茶,现在特别流行工夫茶,所以壶越做越小,而且就我个人体会, 如果一个人喝茶不需要那么大的壶,如果三五个人喝茶300cc-400cc就够了,如果再多的人就需要400cc了, 我一个人喝茶时候比较多,朋友也不可能总来家里,原来我比较喜欢大壶,现在都对这个小壶的实用性也有一定了解。

壶友:所以一个人喝茶的时候,我个人比较偏喜欢这个小壶。


壶中道人:这个问题我们以前也研究过,虽然我在北方生活,但是南方的朋友也比较多,壶商也比较多,主要是消费习惯不同。你们那边比较喜欢工夫茶乌龙茶比较多,喜欢比较艳、比较浓的茶,喝起来去去暑去潮湿,还有一个问题是和你们南方对紫砂文化、茶文化成熟有关系 。北方以藏为主以用为辅, 好一点有价值的壶保值增值以投资角度来看。

壶中道人:北方人生活习惯是喝什么都比较猛,喜欢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随着人口生活的精细化及人口的迁徙,小口饮茶这种习惯早晚会到北方,随着人口城镇化精细化的生活转变,我想这种习惯也会慢慢到北方的, 我们北方接触茶文化也就是近10年的时间,好了! 谢谢对老哥的认可!有机会到东北来玩一玩, 谢谢!


壶友:谢谢您的热心解读。

 


版权所有:上海汲氏茶器创意设计中心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海坤路1号1幢

电话:0431-88655655  135-9607-3300   访问流量统计:

吉ICP备14001476号-3    吉公网安备 22010602000344号

技术支持:抚顺市众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电话:024-52433666

微信公众号
斋主微信
淘宝店铺